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 如何确定现场安全防护
发布时间:2021-01-12 10:00:37 浏览量:1010次
 安全防护是指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实际情况的危险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处置人员的防护等级,并按等级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救援人员可以依托器材装备,运用技战术手段进行防护。
一、等级防护原则
       等级防护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 泄漏介质不明时,采取最高级别防护。
       ② 泄漏介质具有多种危害性质时,应全面防护。
       ③ 没有有效防护措施,处置人员不应暴露在危险区域。
       ④ 不同区域人员之间应避免交叉感染。
二、防护等级划分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性,将危险化学品事故防护等级划分为三级,分别是一、二、三级,一级最高,三级最低。为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应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质、事故类型、事故严重程度等,针对性地穿着化学防护服装。
       (一)一级防护
       一级防护为最高级别防护,适用于皮肤、呼吸器官、眼睛等需要最高级别保护的情况。
       ① 泄漏介质对人体的危害未知或怀疑存在高度危险时。
       ② 泄漏介质已确定,根据测得的气体、液体、固体的性质,需要对呼吸系统、体表和眼睛采取最高级别防护的情况。
       ③ 事故处置现场涉及喷溅、浸渍或意外地接触可能损害皮肤或可能被皮肤吸收的泄漏介质时。
       ④ 在有限空间及通风条件极差的区域作业,是否需要一级防护不确定时。
       (二)二级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呼吸需要最高级别的保护,但皮肤保护级别要求稍低的情况。
       ① 泄漏介质的种类和浓度已确定,需要最高级别的呼吸保护,而对皮肤保护要求不高时。
       ② 当空气中氧含量低于 19.5% 时。
       ③ 当侦检仪器检测到蒸汽和气体存在,但不能完全确定其性质,仅知不会给皮肤造成严重的化学伤害,也不会被皮肤吸收。
       ④ 当显示有液态或固态物质存在,而它们不会给皮肤造成严重的化学伤害,也不会被皮肤吸收时。
       (三)三级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空气传播物种类和浓度已知,且适合使用过滤式呼吸器防护的情况。
       ① 与泄漏介质直接接触不会伤害皮肤也不会被裸露的皮肤吸收时。
       ② 泄漏介质种类和浓度已确定,可利用过滤式呼吸器进行防护时。
       ③ 当使用过滤式呼吸器进行防护的条件都满足时。
三、安全防护标准
       进入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现场的救援人员,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危险等级采取防护措施,严格操作规程。根据侦察检测情况,确定安全防护等级。为进入重危区、轻危区的救援人员配备呼吸防护装备、化学防护服装等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行动要则》,不同防护等级对应的防护标准,如下表所示。
防护标准
       特别提示:
       ① 安全员对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② 使用过滤式呼吸防护装备时,应根据泄漏介质种类选择相应的滤毒罐类别,并注意滤毒罐的使用时间。
四、防护手段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常见的防护手段有装备防护和药剂防护。
       (一)装备防护
       装备防护是指在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置中,穿着或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以便形成最基本、最具保护效果的安全防护。《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规定了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标准,并将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分为基本防护装备和特种防护装备两大类。针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个人防护装备主要包括: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强制送风呼吸器、消防过滤式综合防毒面具、二级化学防护服、一级化学防护服、特级化学防护服、核沾染防护服、防静电服、化学防护手套等。
       1.呼吸保护器具
       呼吸保护器具主要有氧气呼吸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强制送风呼吸器、消防过滤式综合防毒面具,呼吸器及防毒面具可抵御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或蒸气对消防员的威胁。
       2.化学防护服装
       化学防护服装保护穿着者的头部、躯干、手臂和腿等部位免收化学品的侵害。分为特级化学防护服、一级化学防护服装和二级化学防护服装。
       (1)特级化学防护服
       救援人员在化学灾害现场或生化恐怖袭击现场处置生化毒剂时,可着特级化学防护服装。特级化学防护服具有气密性,对军用芥子气、沙林等的防护时间≥ 1h。可替代一级化学防护服装使用。
       (2)一级化学防护服装
       一级化学防护服装为救援人员在处置气态化学品事故中穿着的化学防护服装,是全密封连体式结构。由带大视窗的连体头罩(有防 / 除雾措施)、化学防护服、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背囊、化学防护靴、化学防护手套等组成。同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冷却装备、消防员呼救器及通信器材等设备配合使用。化学防护服为躯干、头部、手臂和腿提供化学防护的服装,是化学防护服装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级化学防护服的颜色为黄色。
       (3)二级化学防护服装
       二级化学防护服装为救援人员在处置挥发性固态、液态化学品事故中穿着的化学防护服装,是连体式结构,能完全覆盖使用者,也可采用一级防护服的结构。一般由化学防护头罩、化学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构成,与外置式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配合使用。二级化学防护服的颜色为红色。
       化学防护服装整体气密性、抗水渗漏性、面料和其接缝部位抗化学品渗透性能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整体气密性、抗水渗漏性、抗化学品渗透性
       (二)药剂防护
       药剂防护是指在危险化学品事故中,通过服用药物、使用药剂清洗等方式以实现个人安全防护。
       1.口服药物预防
       某些剧毒化合物如氰化物和有机磷化合物等,由于毒性强烈、作用迅速,很低的浓度就能使人中毒。为防止防毒面具失效,在开展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时可以先口服预防药物。应注意,预防药物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从根本上代替防毒面具的作用,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配合使用,从而达到强化防护的目的。
       2.药剂清洗防护
       在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某些具有强酸碱性、强腐蚀性、有毒物质会对人的眼睛、皮肤等部位造成灼伤、腐蚀或毒害,需及时使用有效的药剂进行清洗。
       敌腐特灵是一种具有高逆渗透性的、多价位的两性化合物,具有极强的吸收性能,可同时与酸、碱、氧化剂、还原剂等腐蚀性化学物质及化学毒物发生反应,它能同侵入到人体的化学分子迅速结合,挟裹着它们从人体中排出,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是用水清洗无法比拟的。敌腐特灵洗消溶剂可以配合 106mL 的敌腐特灵微型便携式独立冲洗器使用,主要用于处置强酸碱和化学品灼伤口和创面。敌腐特灵眼部洗消剂,配合使用容量为 5mL 的个人用洗眼器和洗眼杯,对接触化学物的眼部实施无压力眼浴。一般在接触化学物品后 1min 以内使用,效果最佳。洗眼液瓶与洗眼杯均可重复使用。
       3.洗消剂洗消防护
       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现场,应对离开染毒区的所有人员、装备器材进行洗消,以防有毒有害物质扩散。事故处置完毕,要对染毒区域(包括染毒空气容易滞留的建筑物角落及低洼处)组织清洗以防再次中毒。
       (三)监测防护
       监测防护是指在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救援人员用科学的手段对行动区域或救援对象的安全状况进行监视、监测或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把握灾情程度,部署处置行动。具体来说,监测防护包含设立观察哨、仪器检测、取样送检。
       1.设立观察哨
       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后,要不间断观察泄漏量及扩散情况。可以设立一个或多个观察哨,并将观察到的情况定时或不定时地向现场指挥员报告。观察哨应适当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一旦发现紧急险情,应及时向总指挥员报告,或视情直接向受威胁区域的救援人员发出警报,督促其立即撤离,并向上级领导报告。
       2.仪器检测
       对于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尤其是有毒气体或可燃气体扩散的现场,在开展以下救援行动前,必须先组织环境检测,并根据浓度分布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① 设立指挥部或确定停车位置。
       ② 设立水枪阵地。
       ③ 实施关阀、堵漏等。
       采用仪器检测,应在不同风向点(上风、侧风和下风)、不同时间段、不同行动操作前进行,并及时把检测情况报告指挥员。
       3.取样送检
       若遇有不明危险化学品,应及时取样送相关部门化验鉴定,并将鉴定结果告知现场指挥员,以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五、常见泄漏物质的防护要点
       (一)有毒性泄漏介质的保护
       根据泄漏介质毒性和人员所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见下表。其中,深入事故现场内部实施侦检、控制泄漏等处置人员,应采用一级防护,视情使用喷雾水枪进行掩护。使用过滤式呼吸防护装备时,应根据泄漏介质种类选择相应的滤毒罐类别,并注意滤毒罐的使用时间。

不同危险区域对应的防护等级
       (二)爆炸性泄漏介质的防护
       ① 进行排爆作业的处置人员应着排爆服,进行搜检作业的处置人员应着搜爆服。
       ② 爆炸性粉尘泄漏事故,处置人员应佩戴防尘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紧袖防静电工作服、长筒胶鞋,戴橡胶手套。
       ③ 泄漏介质为气态时,应使用防爆器材。
       ④ 泄漏介质为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时,处置人员应加强防冻措施。
       (三)腐蚀性泄漏介质的防护
       ① 进入事故危险区域的处置人员,应视情使用喷雾水枪进行掩护。
       ② 防护器材应具有防腐蚀性能,如抗腐蚀防护手套、抗腐蚀防化靴等。
       ③ 深入事故现场内部实施作业的处置人员应着封闭式防化服。
       (四)特别提示
       ① 进入低温场所作业,应做好防冻措施避免冻伤。
       ② 进入易燃易爆场所作业,应携带无火花工具和防爆型通信电台。
       ③ 在可能发生爆炸、毒物泄漏、建筑物倒塌等危险情况下救援时,应当尽量减少一线作业人员,并加强安全防护。
       ④ 当现场出现爆炸、倒塌等险情征兆,而又不能及时控制或者消除,可能威胁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时,应当立即组织参战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并清点人数,待条件具备时,再组织实施抢险救援战斗。
       ⑤ 需要采取工艺措施处置时,应当在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合下组织实施,严禁盲目行动。
 
(来源:应急救援战训营微信公众号)
end
联系我们
  • 全国服务电话

    18560309552 0533-2861196

  • 企业邮箱
    SDzhinanzhe@163.com
  •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淄博市创业孵化中心A楼1305室
  • 官网手机端
  • 扫码添加好友